人民網(wǎng)三評"盲盒營銷"之二:突破底線,豈能妄為
打開越來越火爆的盲盒,究竟是新鮮感的追求,還是賭徒式的沖動?
不可否認(rèn),盲盒營銷的最大賣點,就是一種“不確定的快感”。拆開盲盒一瞬間的喜怒哀樂,成了超越商品本身的一種樂趣。從國外的福袋、扭蛋機,到國內(nèi)早期的集卡,再到今天的“萬物皆可盲盒”,盲盒式饑餓營銷通過不斷刺激消費者的收集欲,制造各種驚喜感,日益成為兼具經(jīng)濟效應(yīng)、文化效應(yīng)、心理效應(yīng)的一種獨特行為。
有網(wǎng)友坦言:“購買盲盒的過程和買彩票有著相似的心理體驗”。生活中,盲盒的營銷也出現(xiàn)了“賭博”的影子。為了博取“更大的賭注”,“12歲女孩三天花上萬買盲盒”“北京夫婦買盲盒4個月花掉20萬”“60歲老人一年花掉70萬購買盲盒”……不管是為了集齊全套還是抽到大獎,不少人賭的就是一個概率。但是,商家操縱的正是這些隨心所欲的數(shù)字,撩撥的正是沉迷上癮的心思。對于消費者而言,更要清楚:以小博大的結(jié)果極有可能是“因小失大”,跟風(fēng)攀比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十賭九輸”。
“盲盒”最大的魅力是不確定性,最大的問題也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不能成為商家炒作投機心理、引發(fā)非理性消費的陷阱。倘若盲盒淪為圈錢的工具、劣質(zhì)的載體,那么所謂的市場繁榮也不過是一場泡沫,遲早會在陽光下煙消云散。
此外,盡管同普通商品“所買即所得”相比,盲盒具有極強的信息不對稱性,但盲盒營銷絕不能變成一門盲目的生意。近段時間以來,一些商家借盲盒形式清理庫存,用劣質(zhì)、過期、“三無”產(chǎn)品欺騙消費者,設(shè)置不退不換等“霸王條款”;有人開發(fā)所謂盲盒軟件或者小程序,以“網(wǎng)絡(luò)博彩”的方式在法律邊緣打擦邊球;更有甚者,從活體寵物盲盒成“亡盒”,到脫單盲盒涉嫌詐騙等,盲盒營銷的一些新變種、新形式突破了道德和法律底線,讓人不勝唏噓。
商品可以盲盒,底線不能突破。既讓“盲盒+”的跨界營銷充滿生機,又有利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才是打開盲盒的正確方式。
相關(guān)鏈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