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三評“振興中國男足”之二:青訓是基礎,不動搖!
改變中國男足的面貌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立足長遠,青訓就是一個最為迫切亟待解決的問題。
評判一個國家足球運動是不是搞得好,不是看拿了多少個冠軍,而是看在這個國家有多少人參與了足球運動。這是現在國際足球界的一致認識,也是國際足聯“足球大家庭”概念的體現。從亞足聯近年來大力開展亞洲展望項目中可以看出,國際足球的領導者們都認為,提高一個國家的足球水平,在于培養(yǎng)足球的群眾基礎。繼日本、韓國足球興起之后,越南足球異軍突起,與中國男足實力難分伯仲。越南的經驗,主要在于重視青訓,引進世界一流的教練團隊、青訓團隊,政府扶持、社會支持,競技水平和職業(yè)能力同步提升,厚積薄發(fā),成為亞洲足球新興力量。
同越南相比,我們在聯賽體制改革后,忽視了青訓的發(fā)展,無論是資金投入、重視程度、體制機制等出現了弱化,讓青訓成為了短板。
可以說,自中國足球改革方案發(fā)布后,國內在青訓、校園足球開展方面整體呈向好趨勢,已超額完成了到2020年建成兩萬所足球特色學校的目標任務,踢球的孩子穩(wěn)步增多。而且各地足協、足校、俱樂部梯隊、特色校的運作模式、培養(yǎng)方式、投入都各有不同,中國特色足球青訓體系正在摸索中逐步建立,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這種體教融合方式也存在著問題,例如,在目前教育優(yōu)先的理念下,很多家長送小孩加入職業(yè)梯隊的意愿有所減弱,呈現出小學階段踢球的孩子很多,初高中階段就斷崖式下滑的特點。此外由于在賽系、賽制的設置上有不同的看法和設想,教育系統(tǒng)和體育系統(tǒng)只能由兩個系統(tǒng)各自辦賽,雙方的優(yōu)質資源難以整合,實現體教融合仍有一定難度。
如何走上體教融合之路,讓家長更愿意把孩子送進體校,同時如何理順機制,讓足球青少年未來之路越走越寬,各相關部門必須認真研究,通力合作。缺少青訓教練員和教練員講師也是青訓無法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據媒體報道,目前中國足協的注冊教練員人數為6萬,教練人數尤其是高水平青訓教練短缺。針對青訓教練員和教練員講師缺乏等問題,應該出臺政策鼓勵講師隊伍建設,拿出措施,大力培養(yǎng)足球教練員。
青訓是一個投入大、時間長、見效慢的領域,各級政府要積極發(fā)揮“有為政府”的作用,拿出措施,加大對青訓的投入力度。同時如何保障各青訓學校和機構的利益,提供補償機制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F在很多職業(yè)俱樂部都選擇花錢從其他地方挖好苗子,但由于缺乏相關的限制政策,被挖角的地方足協或青訓機構并沒有辦法阻止類似的球員流動,其利益和積極性受到挫傷。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從頂層設計,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既能夠保證足球市場的有效流動,又能夠保障基層青訓機構的利益。
足球青訓是需要幾代人賡續(xù)傳承的戰(zhàn)略性、基礎性工作,是促進青少年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和終生體育意識的重要載體。
足球改革,應當讓青少年看到足球事業(yè)的希望和前景,體教融合也要對運動員文化教育有制度性、實質性的政策措施,保持十年以上行穩(wěn)致遠的戰(zhàn)略定力?茖W有效、持之以恒的青訓政策和配套措施,將會成為青少年沖上綠茵場的號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