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新生萬物》 用現代鏡頭立體呈現“非遺”文化
“采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焙螢榻^,是萬歷皇帝金絲翼善冠帽上518根直徑為0.2毫米的細金絲編織、是方寸之間8400片龍鱗的栩栩如生,而古人如何做出如此細絲至今都不曾破解,這就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譽為“燕京八絕”之首的花絲鑲嵌制作技藝。
不止花絲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可說是絕技。為了讓更多的非遺項目被人所知所愛,近日,“非遺煥新”紀實節(jié)目《新生萬物》在江蘇衛(wèi)視播出,花絲鑲嵌工藝、白族扎染、蘇繡、瓷胎竹編、釀酒、脫胎技藝等11個非遺項目陸續(xù)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表達上,《新生萬物》從內容創(chuàng)作到“非遺煥新”都做到了極致。節(jié)目每期都以“非遺小劇場”作為開端,將歷史故事與非遺文化相結合,打破“書籍”與“影視”的結界,在生動故事和影像表達中營造出歷史與現實互為關照的沉浸感和時代氛圍,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演繹非遺源遠流長的歷史。而在節(jié)目探訪過程中,嘉賓和設計師則是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制作過程,欄目的巧思也在此,通過一系列體驗讓觀眾浸入式地體驗了登峰造極的藝術品是在一點一滴、一絲一毫的精巧技藝中被創(chuàng)造出來,知其難才更知其美,通過鏡頭語言,非遺技藝之美被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出來。另外,對傳統(tǒng)非遺文化的重塑上,節(jié)目每期都邀請到當下新銳設計師基于對非遺技藝的自身理解和體驗,做出全新的文創(chuàng)設計,以現代視角解構傳統(tǒng)文化,令更多“非遺+”作品飛入尋常百姓家。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12月,隨著“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申遺成功,中國已有43個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位居世界第一。這離不開歷代非遺人的傳承和發(fā)揚,而《新生萬物》這類文化欄目的出現,更是將視線聚焦到非遺領域,用創(chuàng)新的表現手法,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愛護非遺,助力非遺發(fā)揚光大,讓一個個古老的非遺項目成為中華文明長河中一顆顆熠熠閃光的明珠,成為中華兒女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