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起評:《鳴龍少年》探討因材施教的方式和意義
一部描寫高三生活的電視劇《鳴龍少年》在央視八套和網絡平臺同時上線。作為一部現實題材作品,該劇以寫實的手法描繪高考故事,呈現出師生關系、原生家庭、青春成長等多重看點。劇中兩位老師和五名學生攜手奮進的師生情,與不少觀眾的“高考記憶”彼此共鳴。
《鳴龍少年》給我們講了一個不一樣的高三故事。它講述了雷鳴、桑夏等教師成立全新的“高三11班”,幫助學生迎戰(zhàn)高考的故事。
11班更像是一個以實現教育公平為目的、以雷鳴獨特教學理念為運營方式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這讓整部劇在一定程度上跳脫了曾經教育題材作品的局限。雷鳴這個“創(chuàng)業(yè)者”按照條件挑選自己的團隊以完成“逆襲”,“年級后一百、單科成績突出”是他挑選“創(chuàng)業(yè)伙伴”的標準。從作品角度來看,一幫“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兒,制造懸念的同時也為敘事賦予了一定的浪漫主義色彩;從現實來看,展現了作為教師最基本的能力:善于觀察和發(fā)掘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在這個11班中,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掙扎于青春的“至暗時刻”。雷鳴和桑夏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幫助每個學生直面困境、改善家庭關系、建立樂觀的心態(tài)、重拾夢想。教育給了每個人另一個機會,而教師則手握這次機會的鑰匙,有責任引導和了解每位學生,更要為每一位學生的未來負責。隨著雷鳴教學方式的推進,劇中人物的自我認知逐漸提升,他們彼此都在其中收獲感悟。重點大學不再是唯一的目標,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才是前進真正的動力,這也讓故事真正的得到了升華!而Q龍少年》的特別之處在于,這一段組團“打怪”的過程,是讓孩子們學會開始面對一生漫長而復雜的“考試”。
《鳴龍少年》的另一大特點是在每一集開頭都設置了一個“序”。這個序揭開了多個人物內心深處的“角落”。他們用未成年人的視角揣摩和審視“大人的世界”,比如幼時李燃目睹父親的葬禮、程雨杉回憶母親的改嫁。正如導演丁黑說,那個“序”是每一集的精神內涵、情緒內核,既表達了主題,同時也是一個隱喻,甚至是對命運的預示。
《鳴龍少年》在劇情上確實存在一些不切實際和一廂情愿,對于一些實際問題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內容呈現和表達有些也顯得過于直白。但其呈現的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育人的教育理念能夠引發(fā)觀眾的思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