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s、xswl、pyq、cx、zqsg、糊了、基操勿6、擴列、nbcs……”這些讓大多數人摸不著頭腦的“摩斯密碼”,實則是00后自成一派的語言體系,并被戲稱為00后“黑話”——目的很簡單,阻止他人破譯,特別是他們的父輩,從而進行“精準社交”。(見10月8日《半月談》)
早在本世紀初,在國內的一些大眾媒體中,一些讓大多數人摸不著頭腦的“摩斯密碼”就已開始出現(xiàn)。比如,在報道中,大字赫然打出58h全方位跟蹤報道,就是不寫58小時;把“妹妹”稱“美眉”“MM”,把“謝謝”說成“3Q”。網絡媒體興起之后,“不明覺厲”“喜大普奔”“藍瘦香姑”等,更是風糜一時。所以,上述00后“黑話”,不過是不按常規(guī)語言套路出牌的升級版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語言世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交方式。不過,在尊重00后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有必要提醒年輕人注意捍衛(wèi)中華文字的純潔性。從母語角度講,如果過度地把漢語文字簡化、借代、英化,不僅容易扭曲語言修辭的藝術美,而且會淡化稀釋漢語言文化積淀的情感基礎。比如“ssfd”“zqsg”,從語言文字本身來說,顯然沒有“瑟瑟發(fā)抖”“真情實感”具有美感。這好比賴以生存的大地若水土流失,難免要喪失其應有的生長萬物的功能。
文字有著神奇、神秘、神圣的力量。離開語言文字進行社交活動,容易使文化患上“精神分裂癥”或“貧血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世界瀕臨消失的語種版圖》報告中說:“一個語種的死亡和消失,等于永遠失去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認知和理解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00后的社交“黑話”,自然難以撼動漢語言文字的地位。但從漢語言文字的傳承者,以及每一個公民在文化上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的角度講,如果在進行“精準社交”時,表現(xiàn)出對漢語言文字的壓倒性優(yōu)勢,并有意無意地蠶食漢語言文字原本統(tǒng)領的范圍,甚至讓語言文字淪為數字符號、英文字母以及圖像的工具,則必須及時糾偏和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