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李克強總理鄭重提出:本屆政府任期內,政府性的樓堂館所一律不得新建,財政供養(yǎng)人員只減不增,公費接待、公費出國、公費購車只減不增。這是新一屆政府向社會和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新一屆國務院領導集體著力推進廉潔政府建設的具體舉措。5個多月來,各地區(qū)、各部門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約法三章”,取得了初步成效。
治官之道,在于治權。新一屆政府對權力善治的基本邏輯,就在于那句大白話——“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凹s法三章”落地5月余,事實勝于雄辯:在樓堂館所建設方面,目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問題已初步得到控制。近日,中辦、國辦印發(fā)通知,進一步規(guī)定5年內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在嚴控編制方面,從整體情況看,絕大多數(shù)地方行政機構編制未突破中央規(guī)定限額,事業(yè)單位經過分類改革和清理規(guī)范,機構編制也得到了從嚴控制;在壓縮“三公”方面,今年中央和地方兩級“三公”預算同比均出現(xiàn)下降。其中,中央本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同比下降1.6%,公務接待費壓縮了4.3%。
從“八項規(guī)定”到“四風建設”,從“約法三章”到群眾路線,一場吏治風暴席卷全國。如果細究其背景,無非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正如十八大報告指出的,“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世易時移,加之改革如逆水行舟,轉型期的中國經濟又放緩了增速,如果權力不能敬畏民意、恪守法紀,則必會面臨重大的危險;二是要實現(xiàn)“中國夢”,上行下效是關鍵。《禮記》有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打鐵還需自身硬,正人必先正己。權力的風習、政府的做派,會深深濡染社會價值取向與秩序倫理。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市場失范與道德滑坡的背后,往往都有權力異化的影子。
司馬遷在《史記?高祖本紀》中說,“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但《漢書?刑法志》也有言,“漢興之初,雖有約法三章,網漏吞舟之魚!憋L暴式治理固然是立竿見影的事情,但要穩(wěn)固治理成效、強化監(jiān)督預期,還得落實到制度設計上去。正如論者所言,“三公消費、政府樓堂館所以及財政供養(yǎng),這些歸根到底都是‘錢袋子’說了算” 。強化預算約束、做好預算管理,公共預算之上才不會出現(xiàn)各種“崽花爺錢不心疼”的亂象。公共預算的目的正義,不僅在于其要用于公共事務和公共服務,更在于這種支出可以通過內外部監(jiān)督防止濫用,將預算過程納入政治控制過程,真正實行預算的民主化。
“約法三章”能不能實現(xiàn)常態(tài)化、穩(wěn)固化,杜絕一陣風或死灰復燃,關鍵還在于怎樣將這些禁令、條例、規(guī)章、要求化為日常的制度保障。中國民諺說,“貼著地面的小草,大風也拔不起來。”只有真正落地生根,“約法三章”才會從制度倒逼轉變?yōu)闄嗔ψ杂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