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假日旅游部際會議辦公室在各大門戶網(wǎng)站發(fā)布調(diào)查問卷,面向社會征集法定節(jié)假日怎么放假的意見,第一天就有近200萬人次參與。
中秋之前,面對之后20多天的“無規(guī)律”排班表,有人說自己是“被放假”了。一個“被”字,道出在此問題上,公眾缺少話語權(quán)、沒有參與感。的確,不同群體、不同工作崗位,對于怎么放假,有著不同訴求。要讓假放得更科學、更合理,肯定需要聽聽更多的人怎么想。
隨著社會發(fā)展,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不斷提高。猶記關于個稅起征點,曾征集到近23萬條意見。雖然看起來眾口難調(diào),但只要保證了“四權(quán)”,即便結(jié)果與期待有差距,公眾也能在廣泛的社會討論中,認識到問題的復雜性,從而增加對政策的理解與支持。
從此次征求看,在應不應該“調(diào)借周末”上,仍沒有主導性意見,只有“不滿意”占到了壓倒性多數(shù)。這樣的情況更說明,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才能找到“最大公約數(shù)”。而保障公眾參與的權(quán)利、引導社會參與的熱情,也才能為各種公共事務的決策提供更堅實的群眾基礎。
《 人民日報 》( 2013年10月16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