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爾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大考。領導干部要成為改革的行家里手,要做改革的當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觀者;要做改革的馬前卒,不做改革的釘子戶;要做改革的行動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廳長不能做“聽”長,要做實干家;局長不是局外人,要做局內人
貴州是個欠發(fā)達地區(qū),加快發(fā)展、后發(fā)趕超、同步小康,改革之重要、改革之緊迫毋庸置疑。改革雖然沒有坦途,但也沒有他途。對各級政府來說,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大考。領導干部要交出合格答卷,要成為改革的行家里手。我這里特別想說的是,要做改革的當事者,不做改革的旁觀者;要做改革的馬前卒,不做改革的釘子戶;要做改革的行動派,不做改革的幻想家。
面對全面深化改革任務,不要葉公好龍,不要箭在弦上老是不發(fā),不要似是而非。改革的意識和態(tài)度很重要,不要遇到具體問題就沒辦法,更不要一碰到有變化、有改革的事,就馬上想到的是“NO”、“不行”,沒有文件、沒有依據。我們都要做改革的事,擔改革的責,而不是去議論一番,只會說客套話、外行話,不會說實在話、管用的話。不能把著部門利益不放,守著陳舊慣例不變,成為改革的絆腳石。抓好改革,既要解決認識論的問題,又要解決方法論的問題,不能只有想法沒有辦法。既要出改革的題目,又要做改革的答案。既要主動釋放紅利,又要充分用好紅利。
做改革的行家里手,首要的是把三中全會精神理解透。我們領導干部要靜下心來研讀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決定》,做到學在深處、謀在新處、干在實處、改在真處。要原原本本學,逐字逐句學,吃深吃透學,不要滿足于看輔導材料、聽宣講報告。要善于把中央決策部署與本地本部門工作結合起來學,做到“兩個對表”:一個是觀點性的內容要對表,以統一思想;另一個是政策性的內容要對表,以抓到要害。學習是前提,學習好了,才能說內行話、做明白人,否則就成不了行家里手。
做改革的行家里手,要把自身的實際問題分析透。我理解,推進貴州的改革有“三個導向”:戰(zhàn)略導向,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要圍繞貴州加快發(fā)展、加速轉型、推動跨越這個主基調和工業(yè)強省、城鎮(zhèn)化帶動這個主戰(zhàn)略來思考改革,通過改革來實現后發(fā)趕超,這就是戰(zhàn)略導向。要強化問題意識,進一步找準和理清工作中、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有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這就是問題導向。要從民生的需求和人民的期待出發(fā),把事關民生的改革事項落實好,這就是需求導向。根據這三個導向,抓住貴州改革的重點,形成貴州改革的亮點。
做改革的行家里手,要把改革的方案和實施的方法研究透。我們要舍得花時間研究方案,研究方法。在方案制定上,做到“四個有”:有路線圖,有工作量,有時間表,有責任人。要深入研究改革舉措的可行性,多來點“化學反應”,真正把方案變成政策文件,變成具體項目,變成行動計劃。在方法把握上,既要頂層設計也要具體細化,既要搞試點也要抓復制,既要抓重點突破也要全面推進,做到膽子大步子穩(wěn)。
做改革的行家里手,要把進取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轉化為實際舉措、實際行動、實際成果。我們一定要有改革的使命感、緊迫感,抓搶機遇,用好機遇。貴州要后發(fā)趕超,改革開放是必由之路,是關鍵一招。行勝于言。要做到看準、抓狠、做穩(wěn)、見效。要敢于擔當,敢于負責,發(fā)出好聲音,拿出精氣神,以改革統攬全局,以改革開創(chuàng)新局,向改革要紅利,用改革增動力。深化改革關鍵要出實招,抓出一批試點經驗,出臺一批政策意見,形成一批實際成果,讓改革發(fā)展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每位廳局長都要爭做改革的行家里手,積極行動起來,不能慢慢騰騰地、晃晃悠悠地做到哪里算哪里。廳長不能做“聽”長,要做實干家。局長不是局外人,要做局內人。
——貴州省省長陳敏爾日前在省政府常務會議上說
本報記者 萬秀斌 汪志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