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神拜佛,對應的場合往往是寺廟祠堂?稍谏轿魑迮_縣多所學校,“謝土”儀式盛行。校領導會焚香點蠟,甚至下跪祭拜。而每逢這祭儀,老師要湊份子備紙元寶,不少學生被令下課期間疊“元寶”。山西省教育廳對此表示,這違反教育方針,并已介入調(diào)查。(1月13日《新京報》)
涉事校方回應稱,“謝土”旨在祈求師生平安。聽上去,不乏善意初衷,問題是,“祈平安”就該訴諸做法事“辟邪”,還是在學校里?要求老師自備“道具”,甚至讓學生也被卷入,這合乎情理嗎?
毋庸諱言,五臺縣轄下有佛教名山五臺山,當?shù)厥芄┓饍x規(guī)類的熏陶,也很正常!爸x土”儀式,在當?shù)鼐烤故敲孕?還是風俗沿襲,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就算“謝土”屬于民俗,意在“保平安”,它也應注重場合。就如社會學講到的“情境合宜”一樣,任何行為,都應考慮到具體背景。在學校里搞“謝土”之類祭儀,顯然不合適。
如果說,此前媒體曝光的,在有些學校,師生在中高考前求神“托福”,以圖心理安慰,只是小case,那在五臺縣這些學校上演的,則無疑是“用力太猛”:它會裹上間接宣教的意味,跟教育內(nèi)含的價值基點不合,也易造成對學生的價值形態(tài)侵襲。
要知道,學校是公共機構(gòu),承載著育人的功能屬性,也理應培育“凈土氛圍”。慮及學生心智尚未成熟,辨識力低等特點,它當拒絕“怪力亂神”之類的價值侵入,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特殊保護”,而不能任由其潛移默化中的畸形導引、潛在裹挾。否則,在學生的價值觀紙張上,難免會被涂抹上認知錯亂的油彩。
在學校里辦“謝土”法事,是教育跑偏。而家長的反饋——“只要我知道學校辦法事,就把孩子接走”,也足見它引發(fā)部分人的擔憂與反感。遺憾的是,該縣涉事公務人員回應時,還稱“這對整個工作都是好事情,不然學校師生2000多人,出了事,那就壞了”。將師生安全系于做法事上,何其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