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鵬
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相關數據稱,按城鎮(zhèn)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中等偏下收入組18483元,中等收入組24518元,中等偏上收入組32415元,高收入組56389元。(1月21日北京青年報)
盡管統計部門的數據顯示,2013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總收入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都有所增長,但是廣大公眾對此卻似乎并不“買賬”,而且大多數都覺得就實際感受而言,收入的增長并沒有表面數據上那么華麗。特別是可支配收入5.6萬屬于高收入的調查結果,更是讓很多人無法接受,有網友甚至吐槽:“5.6萬夠買幾平米房?”
事實上,所謂的可支配收入,一般是指人們的收入減去基本養(yǎng)老、醫(yī)療等保險,再減去個稅等的剩余部分。與可支配所得還要減去非消費性支出,比如貸款、房租等有所不同,可支配收入中包含了人們支付按揭貸款、房租等的部分。那么很明顯,5.6萬簡直就是低收入組應該有的數字,因為以北京市為例,5.6萬連一套房的兩個平方米都很難買到!
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與高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之間,又是完全不同的。簡單了說,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需要支付按揭款等,但高收入人群大多因為有房,而沒有這個支出,其可支配收入更接近于可支配所得。這也是大多數公眾都覺得“5.6萬屬高收入”不靠譜的原因之一。你拿著100塊錢還要買房,別人已經有房住卻能拿10000元,這中間的不同是很明顯的。
“5.6萬屬高收入”遭吐槽,一方面說明了房價之高,顯然已經讓大多數人不堪重負,特別是中低收入人群,其收入和幸福感等,均已經被住房所綁架;另一方面,網友的吐跳槽也正好說明了,單純依靠可支配收入來衡量居民收入多少、消費水平高低,生活水平提高多少等問題明顯還是不科學的。我們更需要可支配收入再減去貸款、房租等非消費性支出之后可支配所得,來說明問題!
當然,任何平均意義上的數據,都難免受“張三有錢1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的“被平均”問題影響。做為廣大民眾,與其對著平均收入、平均工資等瘋狂吐槽,倒不如努力提高收入,捂緊自己的錢袋,規(guī)劃好自己的支出,然后笑看統計數據滿天飛!
(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