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省區(qū)市的巡視干部應該是最能讓貪官污吏坐立不安的人,但這些巡視干部目前也遇到了棘手問題——難聽到真話。
據(jù)《人民日報》昨天報道,一位參與過巡視工作的干部表示,巡視中讓他最頭疼的問題是,一些干部對巡視組不敢或不愿講真話,談成績多,講問題少;一些干部即便是談問題,也明顯有保留。
這種狀況不難理解:當你向下級了解其上級的問題時,被了解者在無法知道了解情況的人是否可信時,是不可能冒險揭露或者揭短的。事實上,過去就曾多次發(fā)生有人向上級反映自己領導的問題,反映的信息卻被回傳給自己的領導。結果可想而知——反映者的日子再也難以好過了。
人們對巡視干部的沉默或“揀好的說”,是對權力壓力的忌憚。要消解這種忌憚,第一要讓了解者獲得充分的信任,第二要移除壓力機制。
但對絕大多數(shù)的人來說,從上級派來的巡視干部大都是陌生人,在短時間內難以獲得信任。而權力的壓力機制,則需求良好的制度設計,包括要有真正的權力制衡,令上級無法一人決定下級的命運,從而解除上下級之間的人身依附關系。
官場上有一種“離職露餡”現(xiàn)象,即一些貪官被查辦,往往發(fā)生在他們退休或離職之后。這種現(xiàn)象證明,當權力壓力消除之后,人們的心理壓力也就隨之消解了,就敢于如實反映前任領導的問題了。
當巡視干部向人了解同級干部的問題時,也同樣難聽到真話。這時,被了解者的壓力則是來自“情面禁忌”或者“義氣禁忌”:大家都是同事,沒有必要撕破情面,給人留下“不講義氣”的印象;除非這個同級是競爭對手,除非其問題嚴重傷害自己的利益。這解釋了權爭為什么成為反腐突破口的問題。
權力壓力、情面禁忌和義氣禁忌使人們對貪腐和違紀問題保持沉默,久而久之,形成了沉默氣候,從而出現(xiàn)“不管發(fā)生了什么,什么也沒有發(fā)生”的緘口共謀。
傳播學上有個術語叫“沉默的螺旋”,說的是大多數(shù)個人會力圖避免由于單獨持有某些態(tài)度和信念而產生的孤立。因為害怕孤立,他便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這一理論建立在人的從眾心理和趨同行為之上。觀念的力量來源于社會對被禁止的觀點和行為的嚴刑,來源于個人對孤立的恐懼。
這一傳播理論也適合于分析人們對貪腐沉默的原因:大多數(shù)人都不敢說、不便說、不想說、不能說,那么我也就不去當“千里走單騎”的異群者了。
但這樣的沉默是一種可怕的寂靜。馬丁·路德·金說:“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的可憎言行,更是因為好人的可怕沉默!薄翱吹秸嫦鄥s一言不發(fā)時,便是我們走向死亡之日!
馬丁所說的道理不難理解,但真要打破沉默,需要整個社會的“意見氣候”的烘托——有一個讓言者沒有壓力、沒有畏懼的環(huán)境,讓言者有更多的表達通道。
實際上,我們目前的“意見氣候”還不盡如人意:那些說一般真話的人都往往被視為“異群者”和“異己者”而遭到孤立和壓制,更不用說敢說領導真話的人了。
然而在“意見氣候”還不夠良好時,我們還有一種補救辦法,這就是不囿限于巡視干部,而利用更多的表達通道,尤其是網絡通道,來獲取更多的真實信息,F(xiàn)在,“沉默的螺旋”理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來自網絡傳播,因為在陌生化傳播環(huán)境中,許多忌憚和禁忌會出現(xiàn)反“螺旋”狀態(tài)。
。ㄗ髡呤潜緢笫紫u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