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成都市民羅先生曬出成都一餐館內(nèi)的告示牌,上面寫著:“本店出售的酒水已包含洗杯水電費、洗杯人工費。自帶酒水請自帶酒杯。”據(jù)調(diào)查,如果消費者自帶了酒水和酒杯,就不收取任何費用;如果自帶酒水卻沒自帶酒杯,餐館就要按桌收取人工洗杯費,一種酒25元,酒水每增加一種,還要再加5元。(見3月24日《天府早報》)
到餐館吃飯能否自帶酒水,爭論多年。隨著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本月15日開始實施,餐飲行業(yè)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費”等規(guī)定就屬于霸王條款了。
可“開瓶費”剛禁,“洗杯費”又現(xiàn),這恐怕是對新消法的軟抵制。就在前兩天,新消法實施后,四川首例因收取“開瓶費”、“包間費”被起訴的餐飲服務合同糾紛案開庭,涉事餐廳當庭被判退還“開瓶費”、“包間費”共80元。這起官司的勝利顯然屬于全體消費者。如今商家推出“洗杯費”,用意再明顯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禁收“開瓶費”,“洗杯費”總沒有禁吧?
顯然,“洗杯費”仍是變相拒絕自帶酒水。不論是“開瓶費”還是“洗杯費”,乃至其他什么“器皿費”,無非都是想給消費者設置禁帶酒水的門檻,讓其主動消費店內(nèi)酒水?刹宛^的酒水經(jīng)營有保證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又置于何地?
事實上,消費者進店就餐,不管是否自帶酒水,商家必須履行如倒水、提供酒杯等服務義務,而不能將其轉(zhuǎn)嫁到消費者身上。如果自帶酒水就要收取“開瓶費”或“洗杯費”,那么消費者沒帶碗筷和桌椅板凳,是否也要收費?商家的酒水定價過高,消費者屢有挨“宰”之感,無奈之下只得自帶酒水,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新瓶裝舊酒”的“洗杯費”,再次暴露出商家的霸王思維。這是相當危險的。在開放的市場環(huán)境下,消費者有自由選擇消費的權利,也可以“用腳投票”。商家還是要從提高服務水平抓起,不要為蠅頭小利而傷了消費者的心。否則,只會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