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不準當“原則領導”、“甩手掌柜”,不準以會議落實會議,要帶頭具體干;不準讓他人代寫個人材料等。對待群眾,不準在群眾和服務對象面前背著手講話、用手指著群眾講話,爆粗口、說臟話;不準對基層和群眾反映的問題亂表態(tài)、放空炮,不準說“不曉得”、“別找我”等。個人行為,不準在出行中讓他人提包包、端茶杯、開關車門,不準往車窗外扔東西……今年2月,四川省彭山縣出臺黨員干部“去官氣”具體要求,并經縣委常委會審定,以紅頭文件形式下發(fā)給全縣。
“十不準”個個都是“干貨”,有的屬于個人操守,比如不準在居住小區(qū)耍霸道,拖欠物管費,亂停車;有的屬于基本官德,比如不準在群眾和服務對象面前背著手講話、用手指著群眾講話,爆粗口、說臟話;還有的屬于權力倫理,不準當“原則領導”、“甩手掌柜”,不準以會議落實會議,要帶頭具體干;不準讓他人代寫個人材料等。簡言之,十不準的一些規(guī)定并非高標準,而是最低底線,一個人無論為不為官,都不能爆粗口,也不能耍霸道,而身為黨員干部更不能違背“十不準”。
“十不準”受到好評,在于它觸及了公眾厭惡的一些官場積習,比如官氣。有人這樣描摹個別官員的官態(tài):領導車來了,疾步過去,彎腰開車門,滿臉堆笑;在田間,叼著煙,一會雙手叉腰,一會用手指著老百姓,大呼小叫;在餐館門口,吃完飯,走出來,手捏牙簽,當街剔起了牙齒……應該說為官者有不同于其他群體的“氣質”,但有的官員高高在上,看不起民眾;出言不遜,對民眾呼來喝去;甚至為了維持做派,大興奢靡之風。
日前,中國青年報一項調查顯示,96.1%的受訪者直言身邊官員的“派頭”足,僅3.0%的受訪者感覺身邊官員“沒什么派頭”。官員的“派頭”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出行警車開道”(16.7%)、“坐豪車”(14.6%)與“用高檔煙酒”(13.0%)。除此之外,辦公要豪華大樓、穿戴要名牌服飾,出行要豪車或飛機頭等艙,考察要對方高規(guī)格接待,還要超標配置秘書……如此大講派頭,已經觸犯相關規(guī)定,不可姑息。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批評一些官員不僅追求大的辦公室,坐車也要大排量的。一個公職人員,要這個“派頭”有什么意思?有官氣,講派頭,看起來是貪戀官本位,喜歡享樂,而說到底弄錯了公權力的本質,忘記了職責所系。
官員除了去官氣,還應該接地氣。如果去了官氣,卻不接地氣,去官氣就不徹底,也失去了起碼的意義。曾有官員反思,“這些年,自己沙發(fā)坐得多了、板凳坐得少了,一言堂搞得多了、群言堂搞得少了,高腳杯端得多了、大碗茶端得少了,作風上的一些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边^去步行或騎自行車下鄉(xiāng),同群眾一條板凳聊天、一個鍋子吃飯,現在進出小轎車、空調房,成天坐在辦公室看材料、批文件,有時還自我感覺良好,自以為對群眾比較了解、距離很近,實際上早已同群眾拉開了距離,對群眾的感情也已悄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很顯然,真正與民眾打成一片,就應該多下基層,多到民眾之間,多和民眾一起吃飯聊天,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多接地氣,才有底氣;身懷正氣,才有人氣。如果褪盡官氣,哪怕一身樸素,卻毫無為民服務之心,把機關當成養(yǎng)老的地方,這樣的平易近人有何用途?如果蠅營狗茍,腐化墮落,再沒有官氣、再不講派頭,也于法不容。公眾需要沒有官氣、不講派頭的官員,更需要知行合一、清正廉潔的官員。一方面應看到,官員不講官氣本是底氣,另一方面更應意識到,民眾對官員有更高要求,官員對自身也應有更高要求,不能停留于不要官氣、不講派頭。
有學者認為,“官為什么能講‘派頭’?還不是因為手里有那點權力?所以還是要通過制度設計,明確劃出權力邊界,規(guī)范官員行為!蓖ㄟ^嚴格的制度規(guī)束,讓官員不敢有官氣、不敢講派頭,更要編織監(jiān)督之網,讓官員廉潔奉公、恪盡職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