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區(qū)支教的,不也有青年
宋一諾
在80后、90后青年的成長過程中,總有批評聲音,雖然有時以善意的名義出現(xiàn)。有人批評不負責任、缺少擔當,有人痛心不思進取、沉溺歡娛,有人厭惡青年人滿世界追名逐利。不可否認,確有少數(shù)青年人誤入歧途,然而,把少數(shù)人的錯誤價值觀當做年輕人的主流,把個別人的扭曲人格強加在青年群體上,既不符合現(xiàn)實,又嚴重傷害青年自尊,以偏概全的錯誤論斷,甚至成了青年人要面對的無形壓力。
請看看山區(qū)希望小學破舊講臺上佇立著的身影是誰,請看看社區(qū)老年人活動中心熱心陪伴老人的是誰,請看看震后捐血流動車旁排著長隊的人群又是誰。作為一名大學生志愿者,我曾發(fā)起關(guān)愛失獨老人的倡議,短短幾天,報名的同學上百人。青年人做的這一切是為了什么?是為金錢為榮譽?是作秀還是責任心使然?是內(nèi)心狹隘自私還是勇于奉獻付出?青年人從不缺少進取心、責任心,也不缺乏合作意識和友愛精神,我們?nèi)钡牟皇抢硐,而是理解和支持?/p>
一些負面輿論對青年一代的評價之所以會失真失實,缺乏溝通、缺少了解無疑是最重要的原因。反思青年人自身,我們也存在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向家人流露內(nèi)心情感,不及時讓親人獲悉自己的想法,給了對方主觀上臆想猜測的空間。溝通是理解的前提,青年人自身也應(yīng)多改改閉目塞聽、自大自我的壞毛病。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學生)